本報訊 駐山東記者張運科報道 9月27日,山東省政府發布《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》(魯政發〔2018〕21號),內容包含“降本增效、創新創業、產業升級、招商引資、招才引智、金融支持、用地供應、制度保障”等8部分、45條。
《若干政策》指出,2018年10月1日起,全面放開煤炭、鋼鐵、有色、建材等四個行業進入電力交易市場,推動10千伏電壓等級及以上、年用電量在500萬千瓦時以上的用戶進入電力交易市場;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,2018年1月1日后完工的技改項目,符合一定條件,并經有關部門核實,按企業技術改造后產生的地方新增財力的50%連續3年全部獎補給企業;支持企業轉型發展,完善政策和推進機制,分類分層、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;加大國有企業存量資產整合力度,堅決退出低效、無效資產和長期虧損業務,做深做精主業,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。
《若干政策》強調,要完善企業能耗、環保、質量、技術、安全準入標準,按照山東省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要求,2019年上半年完成對鋼鐵、煤炭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綜合標準評價,不符合標準的限期整改或關停淘汰。
《若干政策》還強調,2018年9月底前,山東省要建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,由省政府領導同志擔任召集人,省政府相關部門、單位為成員,根據工作需要,邀請相關企業、協會、智庫、聯盟等參加,定期召開聯席會議,研究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。針對重大事項、重大政策、重大項目,采取“一事一議”的方式,研究制定相關政策。